随便瞎写写
跟题目说的一样,随便瞎写写。
先说个悲剧,再也更不了训练日志了,被逆天教练制裁了。
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我刚重拾信心继续更新,就因为客观原因更不了了,可悲。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我大一结束前,CWOI 再无崛起之日,成为时代的眼泪了。
纵观整个SCOI,其实差不多完了,跟石器时代一样落后,包括成都七中。哎~时代的眼泪。
然后说一说这一个月记录训练情况大概有什么收获。
1.语文英语成绩与训练量无关。
2.在此之前,我的数学核心竞争力就是做出来别人做不出来的题。
3.生物真的是多练分就上去了。
4.2天的晚自习可以拯救一个人的物理。
化学试卷被少改了5分,难评。
年级上的大部分数学高分选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会做的题几乎不丢分”,我非常羡慕这样高的准确率
说说月考后的感想。
终于是找到不停地翻糖的罪魁祸首了
急
兄弟我求你了,你考试的时候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别给我口算了,还有列竖式能不能老老实实从右往左算,不要从左往右算,你那个CPU虽然运行速度快,但是运行内存太低了。读题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会死啊,咱真不缺那点时间。
我怎么发现的?考完月考后我用第11题的答案解析学习了建系,打算直接挑战一下19题,想着才学会,慢慢算吧,不追求速度。结果只花了12min就给算完了,结果还是对的。我直接悟了,心态才是第一要义,不要急,相信自己的CPU。
虽然我不太喜欢Mary,但是不得不承认她说的两句话很对,第一句是“尽量限时完成任务”。
本周进行了一次压力测试,大概是在30min内做完4个单选(难度在678的样子),3个多选(10,11),以及4个填空(难度均在13.5~14的样子),很牛逼的是我做完了,很垃圾的是正确率地下,这表明我在压力环境下的竞技水平会严重下降,这是一个需要慢慢训练的过程,之后有时间我就会进行一次20min到30min的压力训练。回想起小学和初中的训练,才发现那个时候其实是做了大量的压力训练的,所以我还会做压力训练的。披萨亩有点聪明啊,很早就看出来我的问题是“考试考太少了”,真聪明!
第二句是“你野路子走惯了”。确实很对,我的成绩就是邪修上来的,但是我会证明邪修的优越性与正确性的(牛皮先吹在前面)。
月考的语文是比较逆天的,我认为我考的相当不错了,毕竟我还没考过(111,120)这个区间的分数。Mary却为我感到可惜,说我主观题答得太不规范了,该写的点虽然都写了却还是要被扣分,要是写的有披萨亩那么规范,我就是年级第一了之类的鬼话。但是答题规范性确实是我的问题。我相信这个东西我能改过来。感觉我的语文思维水平全是靠读书和写作堆成来的,尤其是读书,未来我还会大量地阅读的。
本周有同学问了我几个数列题,只能说给我做爽了,感觉要飞升了,有一天居然能够写出这样的证明。
真不是我吹,解题水平正在向远离人类的方向发展,有空要在公众号写一下我这两道题的证明,我自己做出来的时候都不太行这是我写出来的东西。
最近精神状态也不太像人类,脑洞大到不行,想了一堆奇怪的问题,想学一车东西,想做一大堆事情,有时候甚至羡慕波波,希望自己也能拥有那样一个硅基一样的大脑,一直刷任务,一直刷。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像机器人一样去做事。每一年都会有一段时间不那么像人类,去年5月份在思考能不能把自然语言转化成为逻辑电路,去判断一个人说的话的逻辑值,这样世界上就永远不会发生争执了,大家只要算一算就行了,我记得当时是初三军训,还跟披萨亩说了这个想法,他觉得我疯了,劝我放下这些不切实际的执念。今年在了解数学史的时候发现我的想法居然和莱布尼茨二十多岁时候的想法出奇的一致,当时看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头皮还麻了一下。
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时间不够用,感觉有太多书要去看,太多知识要去学习,太多技能要去掌握,太多事情要去做,而且都是我一想就很激动的事情,那种我认为我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要是被别人先做了那也没办法)或许我应该学会妥协。
感觉自己当了一把普罗米修斯,上个学期一来班上,只要和同学讨论到数学相关问题,我就不停地推销我对数学解题训练的理解,什么“动机的重要性”,“一定要去看看那些自己做出来的人脑子是怎么转的”,“看答案解析不能只看一个解法”这类东西。本周好几个同学在询问我题目的时候都问了我“你怎么想到的?”,我很高兴啊。
另外一方面,我也意识到了作为人类,我的情感体验是很重要的,我终究不可能成为人机,我应该学会妥协,应该理性去衡量自己的野心,但这毫无疑问要花些时间。
说一说我目前对高考的看法,但仅仅是站在我的层面上。
我清楚的知道,我未来只有两个选择,造东西、做题,或者说其实未来只有这两种选择了。
阅读了大量传记,我清晰的知道平台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天赋(其实运气更重要,但这个确实是命里没有莫强求),不管未来世界怎么变化巨大,跟这个世界最聪明的人在一起永远是正确的。
所以目前看下来,高考是相当重要的。但是我其实不太喜欢高考这个东西,所以最近在尝试改变认知,我在把高考当做是一个交互式问题来做,未来每个月甚至是每一周,我都会反思自己的优化策略,并且一定会建立在数据基础进行反思,也就是把考试当成一个评测我的策略的系统,我将持续优化我的策略,认知改变已经成功了,接下来就是实践了,我现在非常想考试,所以我很喜欢周考这个东西了。~感觉自己又不太像人类了。~我对于考试的态度其实比较麻木了,考试对于我来说和把代码上交到评测系统上评测是一个东西了,考不好再更改策略嘛,就和调代码一样。
或许我还是希望能当一个人类,我只是不想当一个平庸的人类